山东史志编写委员会再修《测绘志》
时间:2013-01-28浏览: 次责任编辑:四川拓图测绘仪器
山东省先后两次成立地方史志编写委员会,组织编写各个行业志,《测绘志》便是其中之一。测绘志,作为地方志的分类之一,不仅具有资料性、时代性和检索性,更是著述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具有非常强的查考价值和学术价值。“大概思路是第一以政策的发展为线索,第二个是以技术的发展为线索。”编委甘济五老师介绍。首本测绘志历时八年,成书于90年代初;08年第二次修志,30万字的初稿已出。但是,编委们并不轻松。
八年首志
“治国读史,治郡读志”。史,隔代修史,个人、集体和官方都可编修,带有个人或官方色彩,融进了修史者的思想、观点,一般以时间、事件、人物等线索,倾向于纵向的发展;志的编修是政府行为,有组织有领导,编写重点在分门别类地记录事实,专业性比较强,且只记载而不论述。修志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组织有领导,如果领导不支持的话,《志》是不好写的”,编委胡艺博老师如是说。
第一次修《测绘志》用了八年时间。和古代修志相比,八年并不算漫长,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而言,“光搜集材料就花费了这么多了时间,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出书的过程收集资料很繁重,在门类庞杂的众多书籍中,专门涉及到测绘的很少,和山东测绘有关的更少。为了避免《志》的编写参差不齐,“保证所收集到的信息的完整性,我们到各个地方测绘局、测绘院查阅资料。但是只看一个地方的资料,还不完整,只要稍有涉及的单位和地区,都要去。”为了修志,编委会的老师们几乎跑遍了山东的所有地级市和大大小小几十个测绘、科研单位。那时候在测绘的编委组里,甘济五是最年轻的修志者,他清晰的记得当初《测绘志》记载黄河改道,黄河现在的入海口在东营,历史上入海口从先秦到解放前,历经六次大徙,都是从图书管理一页一页翻出来并手抄整理的,“那时候电脑没有普及,走到哪都查资料”。
测绘最开始叫测量,接着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史书上明确记载,测量最早是从天文观测开始的,观测之后要绘制星相图。山东最早的记载是平安县的一个石刻,石碑上刻着像月牙一样代表天文的符号,这是最早的测绘成果。在首志中,先秦、清末到民国概述居多,民国奠定了现代测绘的基础,青岛观象山天文台的建立和运行功不可没,解放后主要是军测。
测绘仪器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测绘的发展史。70年代把测距仪加在经纬仪上就当全站仪用,“最开始的全站仪存五六十个点就是极限了”,对外业测量是个很大的麻烦。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个快速发展期,特别是90年代GPS的出现,测量手段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测量仪器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测绘的推动极大。
青岛海湾大桥测量现场
二次修志
在第二次修志的时候,胡艺博和甘济五老师都发现了一个现象:“要找五六十年代的资料都好找,但90年代的资料就很困难。”整90年代到千禧年的十年间,“纸质资料有时候就一本,有的被借走后没还回来,资料空缺了”,由于档案管理的缺失,很多资料基本上是空白。这种情况在2000年之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得到改善,之后的资料的存储相对完善,查找比较方便。
首志编写的时候,与全国很多省份的编写同步,因此各省之间关于“‘修志’的交流比较多,氛围很浓”。由于各省对修志的重视程度不同,第二次修志基本没交流过。“国家局是分片区写的,黑龙江组织了一部分人,05年就定了初稿。辽宁当时也在开展,四川是地级县负责。”胡艺博老师说。
第二次修志是05年开始。事实上,真正进入议事日程是在08年,收集资料、记载的过程中,还是坚持只记录事实而不做评论的原则,“在整理初稿的时候,主要记录一些大事件,删减细小偏杂。”编委甘济五介绍。编写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记录山东测绘发展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如记录和国家政治有关的事,比如中央或各省局领导的到访、国家测绘局的指导等。在05年之后的第二次修志时,华东六省一市用GPS做了三等水准大地水准面的测量;06年山东省测绘局编制了《山东省地图集》,这在当时影响很大。第二,记录测绘技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3S技术的发展,从航空摄影遥感到地理信息、CORS网应用和普及非常迅速。第三是测绘隶属上的变迁。这个方面追溯的时间比较长,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尤其是千禧年以后,测绘机构的性质、隶属变化比较大,测绘事业单位改制、民营企业崛起。
编写取向
山东的《测绘志》在记录的时候,总体概述了山东的测量情况,肯定了测绘局的成果。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探明,经济建设促进了测绘专业单位的市场化运作,使得包括地质、冶金、石油、林业等行业也应用到测绘成果。海洋测绘和基础测绘,特点明显。
海洋测绘。山东临海,但收集海洋测绘的资料很难,从海军那里收集资料的过程由于期间海军方面负责人的变更而停滞。“分工上,海洋测绘是部队负责,地方修志,他们没有义务提供资料。”胡艺博、甘济五认为,由于机构隶属和工作分工的不同,山东的《测绘志》对海洋测绘记载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随着现在改革开放,海洋测绘不光是基础测绘,和海洋有关的建设、开发会涉及到工程测绘,这就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范畴。比如海洋渔业养殖,它的养殖范围就是具体设定的坐标来规范的。海洋测绘被划分到政府管理范围内的部分,在当时由于管理水平、测量队伍力量有限,很多测量作业在质和量都跟不上,所以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困难。早期国家测绘局和地方局就已经涉及海洋测绘方面的工作了。
资料显示,当时山东省厅承担过两个比较大的项目。第一个是海洋定界,第二个是海洋滩涂资源调查。山东的海岸带很长,滩涂资源调查的项目很大,测绘是其中为项目服务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测量工作由承担调查的单位附带搞,编制出海洋资源分布带状图,并完善其地理要素,地方海洋局负责汇总资源。
基础测绘。山东基础测绘成果覆盖面广,现实性强,测绘成果直接服务于各项经济建设。省志里涉及到比较大的一块是水利院负责的从济南到威海的三等水准勘测。水青岛准原点以下,有徐青线和津青线两条大水准干线是一等水准点,山东省一般是对一二等水准点进行勘测,水利院负责做三等以下水准点。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水利部做了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准点的勘测工作,这是国家建的比较大的基础的三等水准点。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土资源测绘院搞了一个从济南到威海各领域的一个三等水准网。自此高程基准都比较成熟了。国家在山东建立的一等水准网是沿着经纬线布设的三角锁,在国家的一等锁里又建立了国家的二等网。现在建立的水准点管理比较到位,被破坏的很少,但沉降是不可避免的。08年做的水准点依然是个重要的参考。
何去何从
行业的发展为修志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地方《志》对编制机构是有严格要求的,序列需要和政府部门相对应。国土资源厅组建比较晚,第二次修志增加了相应的“国土资源”部分,但是测绘局归口国土资源厅管辖,测绘是独立成章还是隶属国土,这为第二次修志增加了难度。
编委胡艺博认为,从制度上,测绘局是国土资源厅管。《序》第一部分就是国土资源志,包括47页的测绘志。测绘和土地、矿产不同,不是资源只是个服务,“《志》把测绘也合到测绘资源志里,也是顺理成章。按照这个思路,30多万字的新版测绘志初稿写成。后来,领导觉得这个事儿不对,又要把测绘分开。”分分合合,“从专业的角度,一直都有测绘专业,不能现在测绘局归了国土资源厅,就把这个专业给撤了”。
其次,由于归属管理不明确,地籍测量的记载有诸多不详。地籍测量原则上归国土资源厅管,实际上包括建委、规划局、测绘局都有渊源。以二调为例,属于测绘范畴,但具体由地籍科负责,测绘管理科几乎不参与。“我个人觉得地籍测量也是测绘,”编委甘济五说。“但是修志必然涉及地籍测量这个事儿,怎么归类,现在也说不清。”由于资料很零散,对矿山、城市测量、工程测量等方面的描述不尽详实。
另外,由于测绘地理信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成为一个重要的板块。“测绘志”是否需要更名为“测绘地理信息志”,也给第二次修志的编委们增加一道难题。
信息标题:山东史志编写委员会再修《测绘志》
本文地址:http://www.mapping178.com/news-2651.html
温馨提示:四川拓图伟业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竭诚为您服务,点击了解成都测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