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地理国情“百科全书”
时间:2013-05-29浏览: 次责任编辑:四川拓图测绘仪器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我国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就此拉开序幕。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这一工作有何重要意义,它又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哪些作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
独立全面的地理国情监测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传统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情况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依据。地理国情则是以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情况,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监测,就是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形成的本底数据库,利用多时期的遥感影像、基础测绘成果、经济社会专题数据等,对自然、人文等地理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图件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据了解,目前,国家规划部门、统计部门等需要的地理国情信息,很多是基于相关业务部门的统计汇总或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得出。而政策、体制、技术等方面原因,加之部门利益的驱使,造成了地理国情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协调、不一致。
李德仁院士曾对媒体表示,这就需要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以“局外人”的身份在客观、公益的立场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理国情进行监测、核查、审定,为国家宏观决策、政策及重大战略与工程实施等提供依据。
鉴于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列为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美国依托测绘部门,于2008年6月发布了地理信息动态监测和分析的五年规划(GAM),GAM已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规划之一。
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从200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了地表变化监测,高频度、持续获取与更新各类地理信息,并把监测结果用于资源管理、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效益评估等,取得良好成效。
科学决策的基础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迫切需要。”上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说。
未来20年,我国将处于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压力更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科学布局“四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地理国情信息已成为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成为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的重要支撑。
同时,地理国情是空间化的国情信息,是不可缺少的国家重要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调查我国国土疆域概况、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交通网络、水域分布、制备覆盖、城市布局和城市发展变化、环境与生态状况等基本情况,并通过统计分析其空间范围、分布特征、地域差异等,形成反映各类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和研究报告等,能够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地、综合地展示国情国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对地理国情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以最新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实地调查与验证,能够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真实、可靠,可以准确掌握植被、水域、冰川、荒漠等地理要素的现状及变化信息,实现资源环境、生态状况等的调查、监测和评估,及监督各类资源、生态建设和保护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效的地理国情信息支撑。
此外,地理国情监测还是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重要保障、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基础、各部门开展专业普查的重要基础、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巨大动力。
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破解信息采集难题
根据整体工作安排,2013年7月至2015年底之间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查清目前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空间分布情况,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理国情信息的需求;同时,依据经费和现有资料情况,选取重点区域、热点问题、变化明显的对象和内容进行空间化、定量化监测,适时形成有亮点、有影响、有价值、有效果的部分监测成果;构建地理国情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统计分析、审核发布制度。
要顺利完成任务,相关部门要克服一系列难题。首先,首次采用高分辨率影像开展面向全国的地理信息采集,工作量巨大。“以往面向全国性的地理信息采集精度为1∶5万比例尺,影像分辨率较低,本次以优于1米的高分辨率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部分地区甚至达到0.5米,可获取的信息和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对测绘单位的装备处理能力和设备性能构成重大考验。”该负责人表示。
此外,资料获取与协调难度大。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植被、气候差异极大,南方多云雾天气,很难在短期内获取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资料,这成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源的困难。
对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经拟定了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国产资源三号卫星、国际商业卫星、航空摄影、无人飞机航摄系统和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机载SAR等,根据各地不同特点,整合利用各种手段获取监测信息。同时,通过与相关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获取地理国情普查所需的专题资料及参考数据,充分利用已有地理信息和专题信息资源。
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提供技术保障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依据地理国情信息的内容、变化规律和周期等,建立一套独立的技术方法、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软件作业平台等,但又没有现成的、完善的技术体系,地理国情的内容、采集标准和规范、采集方法和流程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普查工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大胆探索,在现有技术、标准及人才队伍的基础上,依靠前期试点、试验,完善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体系、不断优化流程、沉淀技术、培养技术队伍。
地理国情监测中需大量使用多源遥感综合监测、内外业一体化调查、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首先要做的是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针对地理国情监测内涵复杂、数据来源多、服务面广、对产品的实效性、一致性、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依托适应性改造和生产性试验,集中力量形成地理国情监测急需的关键性、基础性数据、技术和产品等方面规定规范,保障地理国情监测产品在生产、交换和应用中的一致性。
该负责人表示,测绘部门将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走自主研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解决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问题;在已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开展适应性改造,形成大规模遥感影像快速处理软件系统、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提取与解译系统、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统计与分析系统等,形成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软件平台,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业务化、常态化开展的需求;通过传感器订购与系统集成,形成满足我国多云雾地区等信息获取困难地区数据获取平台,提高影像数据的获取能力。
将建成定期常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机制
据了解,2011年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陕西、黑龙江、四川、浙江等省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的省级和国家级试点,形成了首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组织保障、资源整合、技术方法及工作流程等方面为全国大规模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供了借鉴。
为确保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顺利开展,2012年11月27日,该局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安排启动了第一批10个省份的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通过第一批试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等技术文件,确定了普查工作中具体的生产方式、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技术方法和规定等。
“2015年普查结束后,将在‘十二五’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业务化运行建设,形成定期常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机制,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等,实施定期常规性监测,构建功能完备的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综合信息分析发布系统,提供地理国情信息业务化、常态化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将形成覆盖全国、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通过建立成果共享及应用工作机制,明确和细化普查成果的公布和共享方式,为各专业部门开展土地、水利、农业、林业等专项普查、调查和分析工作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推动普查数据在部门信息化建设中的深化应用。
信息标题:编制地理国情“百科全书”
本文地址:http://www.mapping178.com/news-3160.html
温馨提示:四川拓图伟业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竭诚为您服务,点击了解成都测绘公司!